和尚分粥如同和尚挑水,是個難以安排的事情。
這些年的“工作分析”、“職務(wù)描述”終于解決了和尚挑水的麻煩。用明確的崗位職責加上后的,三個和尚乃至三百個和尚都會樂呵樂呵地挑水。
和尚天天喝粥,天天要分粥,一是粥有稠與稀,二是粥有多與少,用了多種方法也沒有能解決人人平等個個一樣的分配問題。最后決定是沙彌燒好粥后由比丘們輪值分粥,于是依然重復(fù)著我多你少的歷史問題。
這天,新主持要改變這種不公平局面,遂邀請寺里三位高僧出招。第一位法凈說:“在于測量,先測量每個僧人所用碗之大小,再測量每次所用之粥的厚薄與多少,最后測量輪值分粥僧人的心理是否如止水。”第二位智平說:“僧人之心如不如止水,其修為測也難矣。應(yīng)該是教而化也,使之明白公平意義,批判以權(quán)謀私的持飯瓢者,逐漸培養(yǎng)起他們高尚的境界和習慣,才是根本辦法。”第三位惠葉說:“仍由比丘們輪流分粥,只是改變兩點,一是分粥者最后取粥,二是和尚們的飯碗每次統(tǒng)一領(lǐng)取使用。”
新主持深悟這三計,法凈愛技術(shù),智平愛教化,惠葉愛的控制管理;終極之法當屬智平的培養(yǎng)高尚境界和習慣,但是遠水不解近渴;至于法凈的技術(shù)它無法測量人心;看來不可高估僧人之心性,采取惠葉的控制管理之法,才是上策。遂取惠葉之法,最終解決了問題。
新主持變成老主持,告誡弟子:“當人們非自律而是他律的時候,必須對他們進行制度的控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