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上千個品種因未繳費用、材料等被撤回,行業(yè)衍生出品種權管家
《農財寶典》見習記者 李波
獲得一個植物品種權需要經歷遞交申請、初步審查、初步審查、品種授權等幾個個過程,一般耗時2-3年;提交《申請書》、《說明書》、《技術問卷》、作物照片等4份文字和圖片材料。需要及時關注審批狀態(tài)并按要求繳費、提交材料,容易遺忘。一般委托專門品種權代理公司。
“您知道水稻兩系不育系廣占63-4S的價值嗎?”
“據統(tǒng)計,以廣占63-4S及其改良系配組的雜交種有上百個之多,其中廣占63-4S與揚稻6號配組的揚兩優(yōu)6號連續(xù)多年摘得水稻品種銷售量桂冠,以廣占63-4S為親本改造的兩系不育系更是不計其數。遺憾的是,由于申請人監(jiān)控不到位,沒有及時答復官方審查意見,廣占63-4S品種權申請被農業(yè)部視為撤回,億元品種權頃刻間化為烏有。”
這是2012年4月,一家植物新品種權代理公司致客戶一封信的開頭。其目的在于昭示及時申請新品種權保護的價值。
目前,國內有效的農作物種子生產許可證共計10216張、經營許可證8152張,十多年來國家共發(fā)放農作物品種權3835件,包括育種親本數量在內計算,種子企業(yè)品種權平均擁有量不足0.5件。一些年銷售額過千萬的品種仍處于無品種權保護的“裸奔”狀態(tài)。然而卻上千個品種因未繳納費用、材料等小問題被撤回,一些品種權管理專業(yè)公司得以產生,它們還可開展品種權轉讓、品種維權多項業(yè)務。
受保護品種有限
為了保護植物新品種權,鼓勵培育和使用植物新品種,1997年3月國務院發(fā)布了《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1999年4月23日我國正式加入了《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兩項文件的簽署,標志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得以確立。按照《條例》規(guī)定,國務院農業(yè)、林業(yè)行政部門作為審批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共同負責植物新品種權審批工作。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植物品種權部經理陶韜介紹,1999年國內開始受理品種權申請,審批操作上具體由農業(yè)部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國家林業(yè)局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負責。
截止到2012年5月31日,我國已累計受理農作物新品種權申請量、授權量分別為9381件和3835件,授權件數占申請件數的45%左右。品種權年申請量在2005年以前一直保持30%左右的增長,之后處于徘徊,2010年申請規(guī)模超過1000件。林業(yè)植物品種權授權量較小,國家林業(yè)局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網站顯示,包括林木、觀賞植物、果樹在內十多年來共授權239件。
記者從中國種業(yè)信息網和農業(yè)部農作物品種保護中心網站查詢到,目前我國國內有效農作物種子生產許可證有10216張、經營許可證8152張,農作物新品種授權3835件,從數量上計算,國內種子企業(yè)品種權平均擁有量不足0.5件。[《農財寶典》授權中國種業(yè)商務網獨家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