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色影院不卡中文一区二区|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后宫|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观看|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搜索|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88|亚洲v欧美v日韩v国产v在线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yè)商務網 | 收藏本頁 | 手機版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fā)布信息
發(fā)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好品種為好日子加“油”

農民日報 》( 20170417   06 版)

構建種質基因庫 完成基因組測序 研究水平國際領先

編者按:油料作物育種水平及良種推廣程度決定了油料產業(yè)的整體水平。我國是油料作物大國,良種選育尤為緊要。近日從中國農科院傳來喜訊:張秀榮團隊完成了全球數量最多芝麻種質基因庫的構建,芝麻分子育種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目前60%的芝麻新品種已應用于生產實踐。結合近日各地特色大豆、油葵種子熱銷的消息,我們有理由相信,油料作物家族興旺、產業(yè)蓬勃的時代已經開啟。

芝麻育種節(jié)節(jié)高

本報記者吳佩

涮火鍋配上芝麻醬、拌面條澆點芝麻油,在我國傳統的飲食習慣中,小小的芝麻雖然不起眼,卻一直是一種重要的存在,由芝麻制成的各種美食長期深受國人的青睞。作為芝麻生產和消費大國,國人在芝麻加工利用上的聰明才智全世界有目共睹。據統計,目前我國芝麻制品已達600多種。而在芝麻的科研攻關上,我國科研人員也以最大的智慧為全世界貢獻出優(yōu)異成果。

日前,一項由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張秀榮研究員率領團隊完成的芝麻種質基因庫的構建、發(fā)掘與育種應用科研成果榮獲2016年度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這項歷時長達30年的科研項目,不僅實現了芝麻全基因組精準發(fā)掘和分子育種技術的重大突破,也標志著我國在芝麻研究領域已躍居國際領先行列。那么,這小芝麻的背后到底蘊藏著多少科技奧秘呢?記者進行了相關采訪。

我國芝麻品質最好,近年消費數量穩(wěn)增

原產地為古印度的芝麻,于漢朝時期引進中原,在我國已有2200多年的種植歷史,成為我國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目前我國的芝麻種植總面積達800萬畝,是世界芝麻生產大國。

作為一種耐貧瘠、耐旱的小作物,芝麻在生長的過程中不需要太多的肥水,因此相對容易種植。我國芝麻種植分布很廣,主要集中在江淮流域,面積占全國的70%,南方丘陵、西部旱地、東北等地都有零星種植。

芝麻雖小,功能卻很多。它的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幾乎渾身都是寶。張秀榮告訴記者,芝麻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以及豐富的維生素E和芝麻素,它不僅有調節(jié)膽固醇的作用,還具有延緩衰老、治療癌癥及心血管疾病等功效。在用途上,芝麻不僅能用來榨油、直接食用,還能在醫(yī)藥、工業(yè)生產等方面應用,用途十分廣泛。事實上,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幾乎都能找到芝麻的影子,比如冬天常用的防凍霜,芝麻就是其中的一種原料。

從全世界范圍看,我國的芝麻品質最好,因此在國際貿易上,芝麻也一度是我國主要的出口農產品。近10年來,隨著人們對芝麻營養(yǎng)價值認識的不斷提升和加工產業(yè)的發(fā)展,國內的芝麻消費量不斷增大,如今一年的總需求量已達到140萬噸。而我國芝麻年產量為65萬噸,也就是說,仍有50%以上需要進口。

目前我國芝麻平均畝產80公斤,這一水平遠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盡管如此,在張秀榮看來,我國芝麻產量仍然偏低,還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要選育優(yōu)良品種。芝麻傳入我國后,經過多年的馴化,出現了很多地方品種,但依然缺乏高產優(yōu)質的品種,特別是迫切需要適應機械化生產的高產品種。產業(yè)要發(fā)展,品種一定要先行。張秀榮感慨道。

突破親本匱乏瓶頸,搭建分子育種平臺

從上世紀50年代起,我國科學家就開始對芝麻進行品種改良,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到了上世紀80年代,芝麻品種改良卻遇到新問題。因為芝麻種質數量少、農藝性狀鑒定粗放、基因組信息不清、缺乏功能標記,這就導致育種可以用的親本種質比較匱乏、育種技術落后、效率比較低,成為制約我國芝麻優(yōu)良品種選育和產業(yè)發(fā)展的一個重大瓶頸。張秀榮對記者說,要改良芝麻的品種,提高芝麻的產量和品質,必須在基礎研究上下功夫。

1986年起,張秀榮所在的科研團隊就走上了長達30年的育種之路。張秀榮深知,要育出良種,收集到足夠豐富的種質資源是關鍵的第一歩。我國芝麻遍布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qū),為收集到盡可能多的芝麻種質,團隊成員幾乎走遍全國各地,甚至還走出了國門。經過不懈努力,截至2016年底,團隊共搜集5979份種質資源,還從其他42個國家中搜集到了1921份資源,總計7910份,編目信息達30多萬條,建成了全球數量最多的芝麻種質庫。

解決了種質資源的問題,對這些種質又該如何利用呢?團隊隨后又開始對芝麻基因組進行測序。從2012年到2014年,團隊率先完成了芝麻基因組的測序工作,注釋基因27148個,繪制了全球首張精細物理圖譜并構建首個芝麻基因信息庫,由此解開了芝麻的遺傳密碼。這項工作意義重大,它不僅引領芝麻種質由表型鑒定向基因組信息研究的跨越,也促使我們的研究從傳統的田間地頭育種向著精準選擇、定向育種轉變。張秀榮說。

正如張秀榮所言,芝麻基因測序的完成,為育種搭建起了一個分子平臺,大大加快了品種改良的進程,對于團隊來說,要培育出高產、高油、抗病、耐濕等各種特性的芝麻品種,就不再是難事了。截至目前,團隊挖掘出重要農藝性狀主效QTL77個和新基因46個,利用優(yōu)異種質和功能標記育成的芝麻新品種97個,占全國同期芝麻育成品種的74%

研發(fā)特色資源品種,小芝麻釋放大能量

從收集種質資源到基因組測序,再到選育和推廣新品種,張秀榮率領團隊培育出的芝麻新品種受到農民的歡迎,如今60%的品種已應用到實際生產中,許多品種甚至走出國門,在非洲、東南亞等地種植。

眼下,國家正在進行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yè)也在轉方式調結構,這為我們芝麻產業(yè)帶來了發(fā)展機遇。張秀榮非??春弥ヂ楫a業(yè)的前景,她告訴記者,相對于其他大宗農產品,芝麻盡管是小宗作物,但市場價格一直不低,每公斤在12元左右,而且芝麻耐貧瘠、需水需肥量少、生長期短,農民也都愿意種。未來,我們希望能鼓勵農民在一些條件不好的地區(qū)多種芝麻,包括利用濱海鹽漬土地,擴大和穩(wěn)定芝麻的種植面積,使之能保持在800萬畝以上。

如今,隨著人們對芝麻營養(yǎng)價值認知的提升,傳統簡單的芝麻糊、芝麻糕等制品已不能滿足大家的需要,這也對品種選育提出了新要求。張秀榮說:從加工上看,芝麻中的芝麻素、油酸等對人體有好處,因此,未來我們要根據人們的需求,培育出高芝麻素、高油酸的芝麻品種。同時,從特色資源上看,現在,當蔬菜食用的葉用芝麻和用作觀賞的花用芝麻逐漸形成市場,對于特色資源品種的研發(fā),我們也已經在進行當中。

對于未來的科研工作,張秀榮表示,還要在原始創(chuàng)新上有所突破,瞄準前沿需求,運用基因編輯、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加快芝麻定向育種的進程,繼續(xù)培育出適應機械化、加工專用和生態(tài)農業(yè)等特點的新品種。我希望和全國同行共同努力,通過提高單產和含油量,保證芝麻產量基本滿足國內消費需求,早日讓小芝麻釋放出大能量。

臨猗:油葵種子吃得開

412日,在山西省臨猗縣一家種子店,店主管紅霞忙得不亦樂乎:這兩天買種子的特別多,大多是買油葵種子。為了滿足需要,我們從中種集團、甘肅酒泉種子公司調進了充足的油葵種子。在現場,筆者隨便找了一位農民聊天:今天買的啥種子?”“矮大頭油葵。種油葵不僅管理簡單,而且吃油放心!還增加了土壤有機質。

同一天,北景鄉(xiāng)大閆村第三居民組的王千成、王欣鵬、王軍剛幾位農民一吃過早飯,就搶墑下種。一袋袋矮大頭567DW、S686、新超級矮大頭S968等種子等著下地。

 “一上午種了多少?”“10多畝。”“為啥選這幾個品種?”“因為這幾個品種都具有稈子不高,結實緊湊,出油率高的特點。春播和夏播表現都不錯。

據當地農民介紹,他們喜歡種油葵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種油葵綜合效益高。經測算,一畝油葵產量在750斤以上,可榨油300斤,一斤食用油賣6元左右;油餅作飼料或還田,可賣350元,畝收入在2200元以上。二是種植成本低。油葵是耐旱抗鹽堿作物,一般地塊都可種植,在正常年份,自然降水即可滿足要求,灌漿期遇旱澆一水即可。三是副產品用途廣。這里家家戶戶都有果園,現在提倡種植有機蘋果,油葵收獲后,滅茬機直接把油葵秸稈粉碎還田;榨油后的油餅,不但可以做豬、雞飼料,還可以當做有機肥施到果園里,施用餅肥的蘋果不但顏色鮮艷,而且個大、口感脆甜、耐貯藏。   王革

曙光農場:特色大豆賣得好

去年我種植的東農690芽豆產量高,價格好,今年我又增加了綏農26高油脂大豆,感覺特色品種大豆就是不愁賣。近日,黑龍江農墾曙光農場第一作業(yè)站種植戶鄭春峰在種苗公司購買豆種時說。

今年,曙光農場以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綠色生態(tài)特色品種豆附加值為主線,計劃種植黑農48、墾豐20高蛋白、綏農26高油脂等優(yōu)質大豆品種6萬畝。其中高蛋白大豆品種0.7萬畝、高油脂大豆品種2.2萬畝、綠色富硒大豆0.3萬畝,建設優(yōu)質大豆品種繁育基地2.3萬畝。同時使基地與企業(yè)對接,實行高于市場價0.13%-10%的訂單種植,確保職工增收。

為提高特色大豆品種產品品質,農場在種植過程中將嚴格執(zhí)行統一供種、統一供肥、統一用藥、統一管理、統一技術、統一收獲、統一銷售的七統一標準,做到投入品管控、標準化生產、無環(huán)境污染。農業(yè)、科技、農機等部門及各作業(yè)站技術員成立了特色豆種植督導組,通過精量點播、壟上三行、航化富硒等技術,做到肥藥使用精確。

據了解,這個農場今年選擇種植高蛋白、高油脂、富硒豆等特色品種豆種植的職工已達200余人,可實現總產1.2萬噸,創(chuàng)經濟效益800余萬元。俞雷邱宏偉

 
分享到: 微信 復制網址 QQ好友 QQ空間 更多
 
 
0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