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哲麥7號
選育單位:通遼市農科所
品種來源:1995年由黑龍江省農科院育種所引入88高世代及單株材料,從中選出龍92-204-2-3較好的早熟材料,經選擇單穗收獲,1996年穗行種植,繼續(xù)鑒定選擇,收獲時選中四個穗系。1998年命名為哲麥7號。
特征特性:
幼苗:直立,前期生長快。
植株:株高80-85厘米,莖桿粗壯,有彈性,分蘗力中等。
穗:紡錘型,白殼,每穗小穗數12-14個,每穗結實28-30個,長芒。
籽粒:紅粒,子粒半角質,千粒重38-40克。
生育期:76-78天,為春性早熟品種。后期灌漿快,熟相好。經多年試驗哲麥7號在三月下旬播種,六月五日前可正常抽穗,七月八日?十日正常成熟,熟期僅比遼春10號晚1-2天。
品質:2002年經農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測中心檢驗,蛋白質(干基)15.89%,濕面筋30.5%,沉降值41.8ml,吸水率54%,穩(wěn)定時間5.4min,容重780克/公升。面粉白,品質好,屬強筋粉小麥品種。
抗性:抗干熱風,耐肥水,抗倒伏。經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鑒定,高抗條銹病,中抗葉銹病、中感白粉。
試驗情況: 2001年?2002年參加國家春小麥東北早熟旱地組區(qū)域試驗。2001年區(qū)試七個點平均畝產189.2公斤比對照品種遼春9號增產1.9%。2002年十個點平均畝產291.5公斤比照遼春9號增產9.3%。二年平均比照增產5.6%,區(qū)試第三位, 2003年參加國家春小麥東北旱地早熟組生產試驗??购佃b定達3級,為抗旱性較強品種。
栽培技術要點:
選地:要求選擇地勢平坦,有水澆條件,無風沙危害肥力較高地塊種植。
整地、施肥:應秋翻,秋冬匯地,最好結合秋翻施農肥2000-3000公斤,春整地應摟凈茬子打碎大土塊,整平土地,做成畦田。?
播種:要求機播,基本苗42-45萬,成穗42萬。隨播種畝施二銨13-15公斤,尿素4公斤,鉀肥5-6公斤,播深3厘米,力爭三月底,四月初播完,播后及時鎮(zhèn)壓。?
田間管理:苗出齊后壓青苗1-2次。及時澆三葉水,一般在四月下旬,結合灌水追硝銨每畝15公斤或尿素12-13公斤,分蘗末期用2.4-D丁酯每畝(50-60克)化學除草,撥節(jié)水在5月20日左右,孕穗水在6月初結合灌水,追尿素13-15公斤,灌漿水在6月15日至20日,小麥抽齊穗后葉面噴磷酸二氫鉀0.2%水液1-2次,及時防治小麥蚜蟲、粘蟲。?
及時收獲。
適應區(qū)域:適合通遼地區(qū)水地麥茬復種種植。